4月12日,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我校新校区木铎厅召开了2016年“现实与梦想”联合学术研讨会。校长司晓宏会见了与会的各位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旱地农业生理生态学家、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山仑,实验室副主任李世清研究员,实验室副主任杨明义研究员,徐宣斌高级实验师、王仕稳副研究员、何红花副研究员、张超博士,我校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实验室主任周旗教授,副院长万红莲教授,实验室副主任文彦君,包光副教授、张俊辉副教授、张海东博士、陈浩博士及双方主要科研骨干、地理与环境学院全体研究生、部分本科生等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第一阶段为学术思想主题报告,报告会由杨明义主持。山仑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作了题目为《实践-实现梦想的基石》的科研报告,介绍了20世纪中叶到目前发生在北方冬旱区、渭北黄土高原、河北石家庄、山东泰安、黄淮海缺水灌区等发生的罕见干旱案例,并通过研究人员的实地观测、指导生产,通过生物节水措施大幅降低了干旱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通过不断探索开创了我国植物抗旱生理、旱地农业与节水农业研究的新领域。周旗作了题为《彰显特色,快乐研究》的学术报告,结合自身研究体会从科研态度、科研特色、科研思维、学科特色、科研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快乐科研的理念,并鼓励青年教师和学子通过快乐科研实现人生价值。包光结合自身研究经历的背景和研究方向作了题为《科研需要一点信念》的报告,介绍了根据其研究方向申请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的体会与进一步的研究设想。王仕稳作了题为《如何写好一篇科研论文》的学术报告,从发表论文的体会和做审稿人的经验出发,从论文写作的误区、论文质量的决定因素、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等方面介绍了写作和发表高质量论文的经验。
会议的第二阶段为学术研讨,由文彦君主持。张俊辉作了题为《中亚干旱区高山泥炭磁性特征与变化机制研究》的学术报告,介绍了阿尔泰山地区泥炭磁性特征与变化机制、宝鸡地区环境污染物的环境磁学特征等内容。何红花作了题为《植物生物矿化作用的生理和生态意义》的学术报告,结合自身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植物生物矿化作用概念、生理意义及生态意义。张海东作了题为《得克隆生产的职业暴露及其在工厂周边环境中分布特征的研究》的学术报告,从研究背景、人体和环境样品的分析方法、典型区域职业暴露人群血液和头发中的得克隆暴露等方面对相关内容作了详细阐述。张超作了题为《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植被演替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学术报告,主要讲述了黄土丘陵区植被演替过程研究的方法,并介绍了高通量测序方法在黄土高原植被演替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中的应用。陈浩作了题目为《寒区水热过程中的模拟研究》的学术报告,从黑河流域上游水热过程的观测和模拟、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典型区的水热过程和冻土特征模拟、全球变化对多年冻土区水热过程影响综合分析等方面介绍了相关研究工作。
李世清作了会议总结,他指出科研应该坚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国家提供重要决策和实现人生价值,并对我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和青年教师科研水平提升提出了宝贵建议。
周旗肯定了学术研讨会取得的成效,并希望双方进一步开展涵盖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科技处、地理与环境学院、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 文/文彦君、雷冠男 图/张平)